活動舉辦

本協會協辦「2023金融驅動永續轉型」研討會圓滿結束!

  鑑於永續發展及淨零排放為全球目標,為順應全球淨零趨勢,我國於110年宣示「2050淨零排放」,國家發展委員會於111年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並將「綠色金融」列入淨零排放路徑的十二項關鍵戰略中。為讓金融業更積極協助淨零轉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11年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期藉由強化金融機構的角色,發揮金融的影響力串聯產業供應鏈,強化金融業及產業之氣候韌性,促進資金投入減碳及永續發展的領域。本基金會於112年5月26日舉辦「2023金融驅動永續轉型」研討會,以「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為主軸,邀請國內外實務業界專業分享金融業推動低碳轉型之實務案例,主題包含「金融業驅動淨零轉型關鍵策略」、「金融機構投融資組合碳足跡盤查及減碳策略」、「永續轉型-新能源專案融資與風險管理」及「永續驅動力-影響力投資」等。證基會林董事長開場致詞表示,面對極端氣候的衝擊,永續發展及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發展的核心價值,為配合金管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政策,證基會特辦理「2023金融驅動永續轉型」研討會,以多面向及國際化角度探討金融促進淨零轉型的積極作為,讓我國金融業者瞭解全球金融體系如何將資金投入減碳及永續發展領域,發揮金融業關鍵影響力,並進一步促使我國永續金融發展與國際接軌。現今,國際疫情逐漸趨緩,國際交流也慢慢復甦,林董事長表示本場研討會很榮幸邀請到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講師,皆來到現場和與會者針對「永續」議題面對面討論並進行經驗分享,歡迎與會者把握機會與講師充分的互動與交流。


專題演講一:金融業驅動淨零轉型關鍵策略
講 座:台灣經濟研究院 吳中書董事長

  吳董事長首先說明由於金融機構所從事的投融資、保險與資產管理等業務,涉及社會多個層面,金融相關商品、決策與運作皆深刻的影響各利害關係人,聯合國為此擬訂金融機構應遵守的企業責任原則,常見的有「赤道原則」,台灣金融機構參與的比例也最高。而眾所周知的「責任投資原則」,主要為協助投資人瞭解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在投資行為中所扮演的角色,並鼓勵投資人將之納入投資考量。近年較具影響力的「COP26」提到逐步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C內、淘汰煤炭,為史上第一個提及化石燃料議題的聯合國氣候協定,內容並包含:協助會務國家「抗暖」、敲定碳市場規則,有助於釋出數兆美元於保護森林,運用再生能源等。吳董事長接續說明永續金融相關商品的發展由2012起至今呈現大幅成長,可知未來幾乎所有基金都會把永續納入考量,這種發展趨勢已蔚為主流;在推動永續金融上,若有清晰、客觀的評定標準,則不論在責任授信的原則、永續企業報告、綠色債券的標準或永續商品的揭露都會有清楚的概覽,台灣也正朝這方面努力;要減緩氣候變遷,產業和金融兩端須共同努力,金融須以引領、引導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帶領產業一起成長。在發展永續議題時,了解國際變化趨勢、如何銜接聯合國細項指標的規範,對永續發展將更有幫助。我國目前在永續金融的推動於亞太地區位居領先位置,現階段的重點在運用金融市場力量,引導企業與社會一起促進ESG。主管機關的推動方案已進展到3.0,從2017年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的著重節能減碳、發展綠色債券,到2.0擴大到永續,涵蓋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三大面向,以及強化相關資訊揭露、壓力測試等都有較好的規範;3.0的主要面向則擴及到佈局、資金、資料、培力和生態系方面,在在顯示我國對推動永續金融的積極性,尤其表現在永續債券市場、綠色金融商品及服務發展更加多元、永續資訊揭露和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等方面。未來我國永續金融政策推動的重點會在「持續精進推動綠色金融」、「持續擴大發展永續分類法」和「規劃辦理永續金融評鑑」三要點。
吳董事長表示永續政策的推動採由上而下的方式較能貫徹執行,在步驟方面可分為「以ESG盤點開始」、「聚焦最具影響力的領域」、「設定一個務實可達成但具挑戰性的目標」、「多與利害關係人互動與溝通」、「加入其他組織或夥伴關係」和「透明的溝通」。有關永續金融的挑戰,首先在「分類標準的制定與落實」,需發展一套符合我國產業發展特色、制度法規與國際標準發展趨勢,並循序漸進能落實執行的機制;其次為「氣候風險評估與監理」,因缺乏相關資料、訊息與經驗,評估方法、範圍與構面尚未充分釐清;第三,氣候變遷風險加劇,壓力測試扮演關鍵角色;面對這些不確定性,應如何執行務實的壓力測試?如何參考國外機構作法,建立氣候風險評估與管理的完整機制?有關推動台灣永續金融的契機,吳董事長建議可朝向「營造國際永續優質形象」、「持續重點發展永續債券」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資金市場」三方面著手。綜上,ESG已是國際的重要發展趨勢,台灣產業如何調整以迎合國際發展規範、並維繫國際競爭力是產業轉型的重要課題。金融業在產業ESG的轉型上扮演關鍵的角色,金融業如何引領產業邁向永續目標、拓展商機,將左右產業蛻變的順暢與否。


專題演講二:永續商品創新-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
(Sustainable Finance Solutions: 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
講 座:Mr. Ciprian Ile, Managing Director, Head of APAC Bond Syndicate, Societe Generale Asia Pacific

  Mr. Ciprian說明永續金融方案可分為3類,分述如下:
一、專門融資工具(Dedicated financing instruments):包含綠色社會永續債券(Green, Social, Sustainability Bonds)、綠色貸款(Green Loans)與社會貸款(Social Loans),為綠色資產提供融資。
二、轉型債券(Transition bonds):主要目標為能源密集產業,以促進其能源轉型。
三、永續連結工具(Sustainability-linked instruments):包含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s)、永續連結貸款(Sustainability-Linked Loans)與永續連結衍生性金融商品(Sustainability-Linked Derivatives)。
在永續金融方案中「綠色社會永續債券」應為當前最受歡迎和矚目之金融工具,受「綠色社會債券原則」和「歐洲綠色債券標準(European Green Bond Standard, EUGBS)」規範,旨於促進永續活動之市場發展,並促進投資者多元化,其債券收益用於融資特定項目,以創造社會利益。轉型債券的重要性在於促進石油、天然氣產業之能源轉型,雖然該類債券數量並非市場大宗。永續連結工具之增加速度明顯上升,其債券收益並非用於綠色項目,而係用於一般企業用途(General Corporate Purpose),但發行者致力於永續績效目標,以及募資者致力於CSR目標。
針對如何辨別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Mr. Ciprian就下列架構進行分析,說明如下:
一、KPI的挑選:應切中公司核心業務,並對公司目前和未來的業務發展機會有高度策略關聯,此外,它應該是可測量或可量化,可外部驗證並能夠進行基準測試。
二、環境與永續(E&S)之衡量:包含外部基準、外部驗證與歷史性表現。
三、激勵機制:目標實現與否,必然會直接影響發行人之債券義務。相關建議包括:票息變化、內部補償措施。
四、報告:每年至少提供外部獨立機構和審計師之報告。
五、辨識:發行時其目標經由外部驗證;KPIs年度報告應經由外部審核等。
2020年9月22日,ECB宣布接受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其票息與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target)連結,作為與歐元體系信貸業務之抵押品。此舉對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市場朝積極正向發展,進一步支持的債券供給,也代表ECB對永續金融的支持。Mr. Ciprian接續針對亞太地區永續債券市場,就監管者角度進行說明,目前正強化企業和基金對ESG之揭露,其揭露的要求係屬於組織層級(Entity level)。許多證券交易所針對「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專案小組」(TCFD) 所建議列出的公司要求須符合「遵守或解釋(comply or explain)」政策或強制揭露。一些監管機構也開始關注基金的ESG揭露,例如:香港已規定以ESG為主要投資目標的基金或戰略必須有氣候相關的揭露,新加坡亦宣布對基金命名和揭露需呈現對ESG的特定要求。


專題演講三:金融機構投融資組合碳足跡盤查及減碳策略
(The Portfolio Carbon Footprint and Decarbonization Strategy)
講 座:Mr. Henri de Branche, APAC Head of ESG Advisory, J.P. Morgan

  Mr. Henri係亞太地區ESG諮詢區域負責人,負責協調和整合J.P. Morgan的ESG和氣候戰略,並就銀行業務中以ESG為主題的產品提供建議,提高客戶ESG績效和調整戰略。此外,亦負責監督J.P. Morgan依據《巴黎協定》在全球做出的氣候承諾實施情況。Mr. Henri表示氣候變遷係當今重要議題,相關努力將有助於創造可持續經濟發展,打造綠色星球,並對服務不足的群體進行重要投資。J.P. Morgan在環境永續層面上積極扮演領頭羊角色,該行執行長Jamie Dimon承諾投入2.5兆美元,以支持改善氣候變遷和推動永續發展,並計畫於2030年前能籌措1兆美元,以支持氣候行動和綠色倡議。Mr. Henri認為金融部門可在解決環境和社會挑戰中發揮重要作用,透過支持其客戶並提供有針對性的資金來制定解決方案。J.P. Morgan對ESG的方針包括:促進包容性成長、提倡永續發展以及支持轉型為低碳經濟。為推動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J.P. Morgan集中精力於5大支柱與5大工具。5大支柱分別為:事業和技術(Careers and skills)、業務增長和創業精神(Business growth and entrepreneurship)、社區發展(Community development)、金融健康和財富創造(Financial health and wealth creation),以及環境永續(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5大工具分別為:借貸與投資資本(Lending and investment capital)、慈善資本(Philanthropic capital)、政策專長和進步(Policy expertise and advancement)、數據洞悉和分析(Data insights and analytics)、員工之技巧與才能(Skills and talents of our employees)。J.P. Morgan於2021年成為第1家針對融資組合設定2030年目標之美國大型銀行,涵括產業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電力,以及汽車製造;2022年則針對鋼鐵、水泥和航空業訂定淨零調整目標。J.P. Morgan根據行業特定標準來表達碳密度排放,並預估2030年前該行業整體投資組合之碳密度排放,譬如:對天然氣產業之客戶進行討論和給予協助,並計算其投資組合之排放量,期待在2030年前能將碳強度降低15%,以及整體投資組合中的碳強度形式能出現更大程度的改善。另J.P. Morgan結合使用量化和質化評分,計算出碳強度,作為其決策參考,例如:客戶希望發行綠色債券,但其表現遠低於同行,故可建議該客戶發行普通債券,以維持良好信評。此外,J.P. Morgan承諾通過簽署多達80個金融業聯盟,致力使其資產負債表和融資脫碳。演講最後,與會者提問,如何預防承銷永續連結債券時,客戶可能之漂綠行為?對此,J.P. Morgan擁有良好內部流程和因應措施,並在建立綠色標籤時將科學指標納入考量。為避免漂綠嫌疑,通常會建議客戶避免發行綠色標籤債券,但是具有相同目標之永續債券。


專題演講四:永續驅動力-影響力投資
講 座: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 吳道揆執行長

  吳執行長說明「影響力投資」的定義,係有意為社會和環境問題造就正面且可衡量的影響力,同時創造利潤的投資。影響力投資首先追求的是社會效益,其次是投資利潤,要成就其大業須仰賴消費者、生產者和投資者(金融的力量)的覺醒,並聚焦聯合國發布之「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做為to do list。針對影響力投資與ESG的異同,吳執行長以影響力管理項目(Impact Management Project, IMP)之永續投資的ABC進行說明,「A (Action to avoid harm)」為「不作惡排除法」,也就是責任投資;「B (Benefit to Stakeholders)」為「ESG投資」;「C (Contribute to solution)」則為「影響力投資」。ESG我們更多強調的是它的營運本身,而影響力投資是根據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吳執行長回應關於影響力投資的迷思,並非只能投資新創事業,也並非為完成使命而要犧牲利潤,影響力要做得好便要對準to do list;我們要強調影響力紅利(Impact Alpha)及其基本結構和邏輯概念,當提升影響力,就會增加你的價值、營收和市值。影響力的來源有四個面向:1.營運;2.營收相關(如產品、服務和市場);3.投資有影響力的企業;4.從事慈善活動。若要看一個企業是否具影響力,可從以下觀察重點中得知:1.對誰造成影響;2.對誰造成甚麼樣的影響及多少影響;3.SDGs Target為何;4.了解影響力來源;5.影響力類別;6.資產類別。吳執行長表示從各項投資資料顯示,影響力投資這件事在所有的永續大業及工具中與金融業最息息相關。而投資主題中,以Energy、Health care、Fin services和Microfinance等較為重要,成長最快代表的是最有錢可賺或是問題可能最嚴重。為何要作影響力投資,最大的目的即是實現以投資改變世界的理想,但其中不乏以「有新的投資機會」、「應員工與客戶要求」為理由者。吳執行長總結,影響力投資是必要的,它將會是一個趨勢,台灣應當仁不讓,急起直追,攜手國際共同合作,貢獻SDGs,富而好禮。在投資致富方面,應秉持ABC原則和用個人價值觀作股票選擇;關於行動上的建議是希望大家能行善而致富,逐步增加Impact或SDGs相關的部分。就業方面,影響力越大的企業,發展越大;而創業方面,找到解決環境/社會問題,對SDGs做出貢獻。學習的重要性亦不可忽略,其架構含影響力衡量與管理(Impact Measurement & Management, IMM)、金融創新及主題投資。對於政府,係規則制定者和成果驗收者,是間接/直接參與者也是最終受益者,所以在行動上應效仿美國,開放慈善基金並透明揭露,然後利用國際經驗,研究國內應如何執行。


總結

  「2023金融驅動永續轉型」研討會在四位國內外專業講者的精彩演講中圓滿完成,與會者對於「永續」議題參與熱烈,現場互動交流熱絡,證基會將持續配合政府政策及最新金融趨勢辦理相關主題活動,並創造國內外金融專業人才互動交流的平台。

活動照片|